树脂砼成品排水沟系统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非常适于安装在对铺装景观要求比较高的场所. 该系统可与几乎所有的地面铺装材料搭配使用,并且具有良好的承重性能,YT-350-20型的承重等级可达到欧标D400, 可用于中型车辆行驶区域。缝隙式排水系统由钢制缝隙式盖板、树脂混凝土排水沟底座、跌水井、检修口及系统附件等组成的模块集成式排水系统。
应用场合:
● 步行街、商业区
● 中、小型车辆行驶区
● 广场、住宅小区
● 园林景观、公园
● 市政工程、商用、公共建筑
● 学校、室外活动区
产品特点:
● 排水沟底座材料: 树脂复合材料;
● 缝隙式盖板材料: 304不锈钢;
● 排水沟系统组成: 排水沟底座(平底坡), 清洗检修口, 跌水井, 系统附件;
● 缝隙式盖板: 中缝型和侧缝型;单线性和多线性;
产品优点:
● 在铺装地面形成排水效率高且不易被查觉的线性排水缝;
● 不影响地面铺装的美观效果;
● 安装快捷,缩短施工工期;
● 缝宽及杂物提篮等细部设计可降低排水系统堵塞风险;
● 清洗检修口盖板可填充铺装材料,不影响地面铺装效果且便于对排水系统清理维护;
● 产品生命周期长且维护成本低.
线性排水系统起源于欧洲国家,产品分类为:缝隙式线性排水系统、U型线性排水系统、V型线性排水系统、一体式线性排水系统、路缘石线性排水系统。
产品优势:
1、线性排水沟是模块化系统不同的规格组和能应对各种建筑排水的需求,.因为是线性连续性
排水,排水量优于普通的点式排水效果,也不会出现局部积水现象;
2、线性排水沟材质为树脂混凝土,具有重量轻抗老化抗冻抗腐蚀性强、承重力强、表面光滑、渗透率为零等特点;
3.、独特的“V”和“U”型的独特设计其截面能够有效增大排水能力,增强自净功能;
4、线性的设计给人很直观的线性观感简洁统一,线性连续截水、排水效率极高;
5.、安装、检修方面,施工挖沟深度浅、找坡简单、易于施工、安装施工速度快,能够确保工期;
组合式排水沟是一个系统,简单说就是工厂预制好的不同系列的产品,包括不同尺寸的排水沟和沉水井,现场施工的时候像积木一样可以直接组合。
海绵城市建设适用产品:
业特树脂混凝土排水沟型号齐全,获得绿色建材产品认证,U型排水沟、路牙石排水沟、轻轨排水沟、缝隙式盖板排水沟、弧形排水沟、集水井、线性排水系统等均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有16个城市开始试点。那么,具体要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海绵城市中与景观设计结合最为紧密的低影响开发吧。
想像一下城市像“海绵”一样很有“弹性”,当城市里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当需要时把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再利用造福人类。那么,园林行业与海绵城市建设有何关系呢?实际上“海绵城市”即是以景观为载体的水生态基础设施。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具备一定的雨洪调蓄、水源涵养,雨污净化等功能,这也是“海绵城市”构建的基础。但是,各种关键性生态过程在土地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因此,通过“景观设计的安全格局”合理规划在城市雨涝调蓄、水源保护和涵养、地下水回补、雨污净化、栖息地修复、土壤净化等重要的水生态过程中关键性的区域、位置和空间,它们共同构成水生态基础设施。“海绵”不是一个虚的概念,它对应着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观格局;构建“海绵城市”即是建立相应的水生态基础设施,这也是最为高效和集约的途径。故此“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下面由业特带您走进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应用!
低影响开发,其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地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
如果说传统的城市开发斩断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路线,那么低影响开发就是使用一系列景观与工程手法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拟自然对雨水的吸收、储存、蒸发,使城市的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环规律。
研究表明海绵城市的技术标准不统一,措施繁多,不利于传播和普及,因此我们在本文中按海绵城市处理雨水的先后顺序归纳成三大类,分别是用于收集雨水的“收水措施”,用于含蓄、储存、过滤雨水的“蓄水措施”,及如何有效利用雨水的“用水措施”。
在三大类雨水处理措施中初步阶段的收水措施与景观设计的联系最为密不可分。接下来将首先就被归为收水措施的七种最为常见的雨水处理手法进行重点探讨。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
雨水花园做为低影响开发最为常见的设计手段,如今已延展出了多种形式。狭义的雨水花园仅为规模有限、结构简单的浅凹绿地,适用于小区或私宅绿化。
而广义的雨水花园则可囊括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径流能力的下沉式绿化设施。如下图中的墨尔本爱丁堡雨水花园,在调蓄的同时运用生物净化手段对径流进行阶梯式处理,为其所在公园提供了大量灌溉水。
和雨水花园具有相同功能的措施还有生态滞留区。但较前者不同的是,生态滞留区土壤对于工程技术要求相当严格,对于土壤和工程排水结构也都有明确的要求,并且根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生态滞留带、生态树池、生态滞留池等。如同下图街边生态滞留区,通过对街豁口将路面径流引流至收水区进行蓄留。
在对于通行或树荫要求较高的区域可将单个的树池作为一个生态滞留单位。
雨水花园做为低影响开发最为常见的设计手段,如今已延展
假设比起调蓄下渗径流,更需要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的话,则可以设置植草沟。植草沟为横切面呈三角形或梯形的带状下凹绿地,适用于道路两旁绿化隔离带等狭长地带。由于水流速度相对较快,在植草沟内应以石头铺于底部防止土壤侵蚀。
如果植草沟的竖向坡度较大超过4°,则应设置消能坎减缓水流,可以根据风格设计不同的消能坎。下图中的消能坎为河中卵石铺置而成。
虽为带状转输雨水措施,但植草沟的宽度并无硬性规定,亦可设计为绿地形式,成为集休闲绿化、转输渗留于一身的多功能区域,如下图。
如果说以上的几个措施都更适用于绿化空间较小的区域,那么渗透池则适用于绿地面积较大的开阔空间,渗水池能有效地削减径流峰值,补充地下水。同时可以设计为草坪绿地,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供居民放松。
与渗透池规模相近但功能不同的人工湿地是对雨水调蓄与净化的措施。其可以将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措施收集的雨水进行集中净化,与其他处理手法一起形成多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打造怡人的湿地景观。
除了设于绿地的雨水管理措施,在硬质地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净化的雨水可以就地消化于水景观中,打造互动的亲水景观。
低影响开发措施不仅在于地面,屋面
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下图为屋面收水的结构示意图。
下图为铜质排水沟
排水管道还可以发挥创意为建筑物的外立面起到装饰作用。下图为德国音乐排水管,下雨时不仅能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还能“演奏”一曲雨中交响曲。
或者景观风格较休闲的区域如私宅,可以利用雨水链代替排水管道收集雨水。
通过收水措施收集的雨水在下渗补充地下水之后多余水量由蓄水措施进行储蓄。蓄水措施是低影响开发雨水处理的中间步骤。
雨水桶是规模较小的雨水收集、沉淀、净化设施,设于地面之上。普遍用于住宅等建筑密度较低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