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黄土地区道路水毁是由气候、设计、施工及养护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开展精细化设计,高标准、严要求控制施工质量,运营后及时进行日常养护。
理念过往工程实践中,设计、施工及养护三个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导致道路抵御水毁的能力变差,过早发生水毁破坏。在黄土地区道路建设的各个阶段中,都应充分重视排水工程。设计阶段,排水沟的类型、尺寸及材料的选用,应考虑施工及养护的难度,地面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较高路段,可适当考虑改线绕行;施工图阶段,充分领会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材料及工艺进行施工;加强日常性养护,注重排水工程的清淤及修复,尤其在汛期前后,更应加大排水力度,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修复。
(1)排水沟设计
设计时,应根据地形地貌及汇水量,结合水文计算,合理选用
排水沟尺寸及材料。同时,应处理好与现有河、沟和渠的关系,确保公路建成后能形成的网状排水系统。
(2)进出口处理
各种排水沟的进水口必须与水流方向一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导流、消能和沟底铺砌等构造物。为避免出水口路基沉陷,可通过增设挑流、消力池,接渠远送,桥梁泄水孔接地处理等措施。此外,排水沟构筑物底部,应根据黄土湿陷等级,进行特殊路基处理,以消减湿陷性降低工后沉降,确保构造物置于密实土层之上。
(3)重视排水工程与其他工程相结合,以形成网状排水系统
综合考虑道路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排水工程与防护工程相结合,路基排水与桥涵排水相结合,地下排水与地面排水相结合。
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排水系统的寿命
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强化项目管理和严控施工质量。建设单位要从原材料试验、施工工艺及现场监管等多个环节入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强化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发现地形地貌或原有沟渠发生变化,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调整排水设计,确保排水顺畅。
后期维护、养护
对于已建成的公路,必须加强日常养护工作,及时清理排水沟内杂物,避免淤堵,确保排水顺畅。定期巡查排水工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恢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可能地降低道路水毁的可能。春融及夏季汛期是水毁高发季节,雨前全面核查、疏通;雨期上路巡查,及时清理淤塞;雨后重点核实,及时修复加固,确保保证排水畅通。其他加强黄土地区降雨灾害预测预警。通过降雨预报,做出水毁预报,并通过雨量确定灾害预警等级,使得公路管理部门对水毁抢修做出充分准备。
黄土地区排水沟排水系统是公路工程的关键所在,其所涉及的设计、施工、养护等部门应充分协作。在理念转变的前提下,改进各环节现有的问题。同时,也应加强各环节间的联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施工及养护的难度及成本,施工时应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保证工程质量,养护阶段应及时预防及时修复,以实现黄土地区排水沟排水系统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