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绵城市概念下城市排水沟系统构建要求
一般认为
排水沟是指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的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而城市排水沟系统是城市污水工程、雨水工程的系统组合,一般是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排水泵站等设施组成,还可能包括初期雨水处理设施、雨水调蓄设施等。若是在排水体制实行污雨分流制的情况下,污水由污水管网收集再送至污水厂处理后,达标尾水排入自然水体;雨水径流由雨水管网收集后(需考虑初期雨水的处理),就近排入自然水体。目前,随着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兴起,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对城市排水沟排水系统提出了新构建要求:城市排水沟系统应统筹LID系统、传统排水系统及涝水排放系统。
二、海绵城市概念下城市城市排水沟系统构建内容
海绵城市狭义上是指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也就是海绵城市建设三个建设途径的第三条途径;广义上是指从整体上对城市进行雨洪的管理。在海绵城市概念下,城市排水沟系统应分别建设大排水系统和完善小排水系统、开创LID系统。建设大排水沟系统应关注改善地表径流、保护生态空间、协调土地规划和水体的关系。目前,国内城市发展中填湖填河的现象比较常见,当降雨量过大时城市内部的雨水无法通过自然水体进行疏导,导致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海绵城市概念下排水沟是重要的自然排放通道,应当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生态通道,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地形地貌,尽可能保留自然洼地,尽可能恢复河道弯曲的形态,修复河道内部的水生态,增强河岸对洪水的抵抗能力,并及时疏通河道防止堵塞,小排水沟系统是城市雨水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小排水沟系统依然十分重要,应科学提升地下管道系统的设计标准,及时针对落后的区域进行管网的提质改造,特别是在改造条件有限的老城区需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在新城区尽可能选取较高的系统设计标准,在合适的区域增设调蓄设施,开创LID系统,低影响开发倾向于利用生态化设施来处理雨水排放问题,综合达到减少地表径流和净化水质的作用,低影响开发设施一般可以分为源头渗滞措施、中途的转输措施、末端的调蓄措施,这些措施通过有机组合可以适用于不同目的的场合,充分发挥系统多功能的优点。
综上,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源头上需要城市管理者转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水安全,建设海绵城市是城市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海绵城市理念针对城市排水沟排水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排水系统的直排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防治内涝的需求,同时初期雨水的水质污染问题也需要进行考虑,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排水沟排水系统构建新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来合理恢复水循环系统,科学统筹河道水系、传统排水管网和低影响开发措施三大系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最终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科学构建排水沟排水系统的目的。